褐斑病(又稱立枯絲核疫病 brown spot),主要是由立枯絲核菌引起的一種真菌病害。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可以侵染所有草坪草,其中尤以冷季型草坪禾草受害最重,造成草坪植株死亡,使草坪形成大面積禿斑,極大地破壞草坪景觀。
褐斑病的病原為尾孢菌Cercospora insulana Sacc,分生孢子梗淡褐色,束生。分生孢子無色,鞭形,具3-7個隔膜。大小30-983.4-4微米。本菌生長發育最適溫度27-30℃,37℃以上或5℃以下停止發育,致死溫度為45℃,10分鐘,分生孢子萌發最適溫度26-31℃,最適相對濕度98%-100%,以水滴狀最好。
褐斑病的病原Cerospora ipomoeoeae Wint.屬真菌半知菌亞門,絲孢目,尾孢屬,番薯尾孢。分生孢子梗多根束生,暗褐色,25-200微米。分生孢子針形,無色,基部平切,20-200毫米。
Phaeoisariopsis vitis (Lev.) Sawada.,異名:Cercospora viticala (Ces.) Sacc.分生孢子梗常10~30梗集結成束狀,直立, 暗褐色,單個分生孢子梗大小92~225x2.8~4微米>有1~6個隔膜。老熟的分生孢子梗先端常有1~2個孢痕。分生孢子著生于分生孢子梗頂端,長棍棒狀,微彎曲,基部稍膨大,上部漸狹小,有0~9個隔膜,褐色至暗褐色,大小12~64x3.2—6.8微米。
Cercospora roseleri (Caff.) Sace. 分生孢子梗較短,松散不集結成束,淡褐色。分生孢于長柱形,直或稍彎,有3~5個分隔,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