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茬直播夏玉米,苗期與雨季相吻合,易引起玉米苗枯病發生危害。
近幾年發生危害呈上升趨勢逐漸加重,特別是在降雨頻繁、雨量大,夏玉米苗枯病發生較多,且發病更嚴重。病原菌在種子萌動期即可侵入,先在種子根和根尖處變褐,后擴展導致根系發育不良或根毛減少,次生根少或無,初生根老化,皮層壞死,根系變黑褐色,并在莖的第一節間形成壞死斑,引起莖部水浸狀爛,易斷裂,葉鞘也變褐撕裂。夏玉米從出苗至三葉期開始表現癥狀,先造成玉米幼苗基部1~2葉發黃,葉尖和葉(緣)邊干枯,由基部葉片逐漸向上部發展,進而引起心葉卷曲,嚴重的植株外周葉片干枯,心葉青枯萎蔫,植株死亡。
引起苗枯的病原主要是串珠鐮刀菌。地勢低洼,土壤貧瘠,黏土地、鹽堿地發病重,播種過深也易發病。土壤積水的田塊,苗期會形成芽澇現象,幼苗不能正常生長發育,使根系發育不良引發苗枯病。小麥、玉米是全國的主要輪作方式,近幾年小麥根病發生嚴重,導致串珠鐮刀菌、禾谷鐮刀菌和玉米絲禾菌等病原菌積累,也加重了苗枯病的發生程度。
1、選用優質、抗病品種,且選用粒大飽滿、發芽勢強的玉米種子。
2、播種前先將種子翻曬1~2天。藥劑浸種用40%克霉靈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藥液浸40分鐘,晾干后播種;也可用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10克加水100毫升,拌種5公斤;或者25%戊唑醇2克,拌種5公斤,同時預防絲黑穗病。
3、合理施肥,加強管理。種子肥或者苗期到拔節期追肥,一定要增施磷鉀肥,以培育壯苗,尤其注意補充磷、鉀肥。促進根系生長,使植株生長旺盛,以提高抗病能力。
4、在苗枯病發病初期及時用藥??捎?0%甲基硫菌靈800倍液,或者20%三唑酮1000倍,或者惡霉靈3000倍,連噴2次(每次用藥間隔7天左右)噴藥的同時可加入噴施農喜十樂素、藍色晶典、壯漢、六高二氫鉀高效營養調節劑,以促苗早發,以增強植株抗逆、抗病力,可有效防治和控制苗枯病。
高粱苗枯病,在PDA培養基上生長快,子座黃色至褐色,氣生菌絲白色至淡粉紅色,具大小兩種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新月形略彎,向兩端漸尖削,頂端略鈍,另一端較銳,具隔膜3~4個,3隔膜者大小22~39×2.5~3.5(μm)。小型分生孢子串球狀,單胞,無色,長橢圓形或紡錘形,大小4~30×1.5~5(μm)。無厚垣孢子。有性態為Gibberella fujikuroi(Saw.)Wr.稱藤倉赤霉,屬子囊菌亞門真菌。病菌發育最適溫度為25℃,致死溫度54℃時6分鐘,對陽光抗力強。
高粱生長到4~5片葉子時即可發病。始于下部葉片,后向上擴展。染病葉片生紫紅色條斑,漸聯合,致葉片從頂端逐漸枯死,種子根變褐、須根少而細。
在PDA培養基上生長快,子座黃色至褐色,氣生菌絲白色至淡粉紅色,具大小兩種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新月形略彎,向兩端漸尖削,頂端略鈍,另一端較銳,具隔膜3~4個,3隔膜者大小22~39×2.5~3.5(μm)。小型分生孢子串球狀,單胞,無色,長橢圓形或紡錘形,大小4~30×1.5~5(μm)。無厚垣孢子。有性態為Gibberella fujikuroi(Saw.)Wr.稱藤倉赤霉,屬子囊菌亞門真菌。病菌發育最適溫度為25℃,致死溫度54℃時6分鐘,對陽光抗力強。
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在患部組織或遺落土中的病殘體上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濺射傳播,從傷口侵入致病。病部上不斷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
病部上不斷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早春和初夏陰雨連綿,晝暖夜涼的天氣有利發病。植地低洼積水,田間郁閉高濕,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雜肥,會加重發病。
1、實行大面積輪作,收獲后及時處理病殘體,進行深翻把病殘體翻入土壤深層,以減少初侵染源。采用高粱配方施肥技術,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機肥。
2、因地制宜選用優良抗病品種。下種前用種衣劑加新高脂膜拌種,可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不影響萌發吸脹功能,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
3、在第三次中耕除草時追施硝酸銨等,做到后期不脫肥,增強抗病力。在孕穗期要噴施壯穗靈,可強化作物生理機能,增強植株對病害的免疫能力,提高授粉、灌漿質量,增加千粒重。
4、必要時采用藥劑防治,要按照植保要求選用針對性藥劑進行防治,并噴施新高脂膜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