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實發病稱褐色腐敗病或褐腐病,樹干發病稱腳腐病或裙腐病。全國各橘區均有發生,西南橘區較嚴重,常使根頸部皮層死亡,引起樹勢衰弱,甚至整株死亡。
主干基部樹皮先呈水漬狀的褐色病斑,有酒糟氣味。氣候干燥時,病斑干裂。溫暖潮濕時,病部不斷擴展,終致植株死亡。病樹葉片的中脈及側脈呈黃色,引起葉落、枝枯。果實發病時,先為圓形的淡褐色病斑,后漸變成褐色水漬狀。病健部分界明顯,只侵染白皮層,不爛及果肉。干燥時病斑干韌,手指按下稍有彈性;潮濕時則呈水漬狀軟腐,長出白色菌絲,有腐臭味。受害嚴重的果實很快脫落。
病原為疫霉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ur)。病菌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在病株和土壤的病殘體中越冬。翌年溫度和濕度上升時,舊病斑中的菌絲繼續為害健康組織。同時釋放游動孢子,隨水流或土壤傳播,由傷口侵染新的植株。也可隨雨滴濺到近地面的果實上,使果實發病。枳、枳橙、枳柚、枸頭橙、酸橙和柚類抗病性強;甜橙、椪柑等較易感病。高溫多雨,發生澇害;果園低洼,土質黏重,排水不良;橘樹栽植過深、過密或間種高干作物;害蟲為害或其他原因使橘樹基部出現傷口;果實下掛,接近地面等均有利于此病發生。
①利用抗病砧木。選用枳殼、枸頭橙、酸橙等抗病砧木,適當提高嫁接部位,是目前防治此病的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對于采用感病砧木的幼齡病樹,可在其主干基部靠接2~3株抗病的實生砧木苗。
②加強栽培管理。搞好果園排水和樹干害蟲的防治,果園操作時避免損傷主干。
③化學防治。初夏前后,扒開橘樹的根頸部土壤,將腐爛的皮層、已變色的木質部刮除干凈,再在傷口處涂藥保護,藥劑可選用1∶1∶10的波爾多漿,或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200~300倍液、2%~3%硫酸銅液,或8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100~2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200倍液。也可在病部縱劃數條刻痕后再涂藥。
④保護樹冠下部果實。果實將轉黃時,在地面鋪草,防止土壤中的病菌被雨水擊濺到枝葉及果實上?;蛴弥窀偷葘⒔孛娴臉渲纹?,使其距地面1米以上,澇害及大雨前后在地面及下部樹冠噴灑0.7%的等量式波爾多液,或50%甲霜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