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指由疫霉屬(Phytophthora)真菌引起的。表現為葉斑、幼苗猝倒、根莖腐、冠腐、枝干潰瘍和腐爛等,植株受害部位產生邊緣不明顯的黑褐色水漬狀病斑,可迅速引起病部的壞死和腐爛,潮濕時,病部尤其是葉背面產生疏松的白色霉層,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疫病可導致對植物的毀滅性破壞。在全世界廣泛分布,高溫、高濕地區尤其猖獗。在中國對農業威脅較大的疫病主要有由棕櫚疫霉 (P.palmivora)引起的割面條潰瘍和季風性落葉病、胡椒瘟病,由寄生疫霉(P.nicotianae var.parasitica)引起的劍麻斑馬紋病,由致病疫霉 (P.infestans)引起的馬鈴薯晚疫病、番茄晚疫病等。
疫霉屬真菌中不同種的寄生性程度差別很大,寄生程度高的如致病疫霉有生理分化現象,存在許多不同的生理小種。各種疫霉菌的寄主范圍也很不相同,如致病疫霉只侵染 1~2種植物,而樟疫霉可危害50科273個屬。有的一種植物上可以發生好幾種疫霉病,如、柑橘、、等。病菌以卵孢子、厚壁孢子或菌絲體越冬,寄生程度高的疫霉菌在植物的枝條、貯藏器官或病殘體上存活,寄生程度低的還可在內存活。以孢子囊內的游動孢子引起初侵染和再侵染,病菌從植物的自然孔口或傷口侵入。在田間主要通過氣流、雨水和灌溉水傳播。由于病程短,再侵染發生頻繁,在多雨潮濕的條件下疫病的流行速度特別快。
防治可采取選育抗病、做好田園清潔、減少侵染源,以及加強栽培管理等措施。由于疫病流行速度快,生長季應做好發生和流行的預測預報,并及時噴藥控制蔓延。藥劑中銅制劑、有機硫劑、有機氯劑等是較好的保護劑;乙磷鋁和瑞多霉是較好的內吸治療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