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倒病俗稱“倒苗”、“霉根”、“小腳瘟”,主要由瓜果腐霉屬鞭毛菌亞門真菌侵染所致。刺腐霉及疫霉屬的一些種也能引起發病。病菌寄主范圍很廣,嚴重時可引起成片死苗。
由腐霉屬(Pythium)、 疫霉屬(Phytophthora)、絲核屬(Rhizoctonia)等真菌引起的苗期植物病害??捎绊懹酌缟L,嚴重時造成缺苗甚至毀種。 不同種類的真菌引起不同的癥狀。腐霉屬和疫霉屬侵染幼苗的莖基部呈水漬狀變軟,使之迅速萎蔫,最后莖基部呈線狀縊縮。有時子葉尚未表現癥狀即已倒伏,故名猝倒。以瓜類幼苗最常見。由絲核菌引起的苗病一般稱為立枯病,受害幼苗莖基部產生褐色病斑,逐漸使幼莖萎縮直至幼苗枯死,一般不立即倒伏。受侵染子葉也可產生褐色不規則形的病斑。茄科、十字花科作物和棉苗的立枯病發生較普遍。腐霉菌和立枯絲核菌都是土壤習居菌,是一類弱寄生菌,寄主范圍較廣。病菌以菌絲體或菌核在土壤中腐生或在病殘組織內存活,作為侵染循環的初次侵染源。腐霉菌和疫霉菌也可由卵孢子或厚壁孢子在殘體內或土壤中越冬和渡過不良的環境條件。病菌主要通過灌水或土壤耕作傳播。病原菌的生長適溫范圍較大。幼苗生育狀況不良、抗逆性差時,就易發病。 防治主要靠良好的土壤耕作,避免土壤過濕,加強苗期管理增強幼苗抗逆性;同時避免使用舊床土育苗,注意田間清潔和進行土壤消毒。
猝倒病是苗期最常見的病害,苗期露出土表的胚莖基部或中部呈水浸狀,后變為黃褐色縊縮,子葉尚未凋萎,幼苗即突然猝倒,使幼苗貼附地面有時瓜苗出土胚軸和子葉已普遍腐爛,變褐枯死。猝倒病適宜發病的地濕為10℃,低濕對于西瓜的生長不利,但病菌尚能活動,尤其是幼苗子葉中儲存的養分用完,新根尚未扎實之前是感病期。
幼苗大多從莖基部感?。ㄒ嘤袕那o中部感病者),初為水漬狀,并很快擴展、溢縮變細如“線”樣,病部不變色或呈黃褐色,病勢發展迅速,在子葉仍為綠色、萎蔫前即從莖基部(或莖中部)倒伏而貼于床面。苗床濕度大時,病殘體及周圍床土上可生一層絮狀白霉。出苗前染病,引起子葉、幼根及幼莖變褐腐爛,即為爛種或爛芽。病害開始往往僅個別幼苗發病,條件適合時以這些病株為中心,迅速向四周擴展蔓延,形成一塊一塊的病區。
猝倒病常發生在幼苗出土后、真葉尚未展開前。病菌侵染后幼莖基部發生水漬狀暗色斑,繼而繞莖擴展,逐漸縊縮呈細線狀,使幼苗地上部因失去支撐能力而倒狀。苗床濕度大時,在病苗或其附近床面上常密生白色綿絮狀菌絲。
本病由鞭毛菌亞門真菌瓜果腐霉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卵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可營腐生生活。條件適宜時卵孢子萌發,產生芽管,直接侵入幼芽,或芽管頂端膨大后形成孢子囊,以游動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傳播到幼苗上,從莖基部侵入。濕度大時,病苗上產生的孢子囊和游動孢子進行再侵染。病菌雖喜34℃高溫(30~36℃),但土溫15~20℃時繁殖最快,在8~9℃低溫條件下也可生長,故當苗床溫度低,幼苗生長緩慢,再遇高濕,則感病期拉長,特別是在局部有滴水時,很易發生猝倒病。尤其苗期遇有連續陰雨霧天,光照不足,幼苗生長衰弱發病重。當幼苗皮層木栓化后,真葉長出,則逐步進入抗病階段。病菌以卵孢子或菌絲在土壤中及病殘體上越冬,并可在土壤中長期存活。主要靠雨水、噴淋而傳播,帶菌的有機肥和農具也能傳病。病菌在土溫15-16℃時繁殖最快,適宜發病地溫為10℃,故早春苗床溫度低、濕度大時利于發病。光照不足,播種過密,幼苗徒長往往發病較重。澆水后積水處或薄膜滴水處,最易發病而成為發病中心。
猝倒病是辣椒苗期重要病害之一,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常因育苗期溫度和濕度不適、管理粗放引起,發病嚴重時常造成幼苗成片倒伏死亡。該病除為害辣椒茄科蔬菜外,瓜類、萵苣、芹菜、白菜、甘藍、蘿卜、洋蔥等蔬菜幼苗均能受害。
選擇地勢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水源方便、避風向陽的地方育苗。苗期噴施500~1000倍磷酸二氫鉀,或1000~2000倍氯化鈣等,提高抗病能力。
根據苗情適時適量放風,避免低溫高濕條件出現,不要在陰雨天澆水,要設法消除棚膜滴水現象。加強苗床管理用肥沃、疏松、無病的新床土,若用舊床上必須進行土壤處理;肥料一定要腐熟并施勻;播種均勻而不過密,蓋土不宜太厚;根據土壤濕度和天氣情況,需灑水時,每次不宜過多,且在上午進行;床土濕度大時,撒干細土降濕;做好苗床保溫工作的同時,多透光、適量通風換氣。
猝倒病多發區,在打足底水的苗床上,每畝噴用38%惡霜嘧銅菌酯25ml-50ml,然后篩撒薄薄一層干土,將催好芽的種子撒播上,再篩撒細土進行覆蓋。發病前或發病初期用72.2%普力克水劑400倍液噴淋,每米2噴淋藥液2~3千克。發病時用銅銨制劑400倍液,效果也好。藥劑防治于病害始見時開始施藥,間隔7-10天.一般防治l-2次,并及時清除病株及鄰近病土。藥劑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施41%聚砹·嘧霉胺800-1000倍液或門神8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38%惡霜嘧銅菌酯水劑8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9%烯酰嗎琳·錳鋅可濕性粉劑或水分散粒劑800倍液。為減少苗床濕度,應在上午噴藥。
殺滅:30-50倍枯利消 控制:200-500倍枯利消 預防:600-1000倍枯利消
1、及時鏟除病株并對原穴進行殺菌處理
2、澆水時,健康地塊與發病地塊分開澆
3、灌藥時要將整個作物根系部分充分灌透
4、用藥后三天不能澆水,如遇大雨或必須重新澆水施藥,應于雨后或澆水后及時再次使用本品。
1、枯利消須現配現用,與其他藥劑混用時(強酸、強堿類藥劑禁止混用),應先將枯利消稀釋作為母液,攪拌混均后,再加入其他藥劑。
2、如有輕微沉淀析出屬正?,F象,不影響藥效,使用時搖勻即可。
3、本品應以原包裝放置于陰涼干燥處,避免陽光直射,搬運及運輸過程中,輕拿輕放。
猝倒病的物理防治不同于藥劑防治,它不會造成有毒物質的殘留,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證措施之一。在物理植保技術方法中,建立在植物生長環境中的正向空間電場誘導的植物根系與土壤溶液之間的電流能引起水電解生氧反應,促使根莖處氧氣含量的增高,增強根系活力,進而提高抗病力。另一方面,因電化學反應生成的原子氧殺滅了部分土壤微生物,降低了感病菌的數量,進而降低猝倒病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