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點病:又名白星病、穿孔病、褐斑病、葉點霉斑等名稱.在中國分布于吉林、遼寧、山西、河南、臺灣、湖南、廣西、云南等省、自治區。是一種為害輕微的次要植物病害。因常與蛙眼病、破爛葉斑病、赤星病等葉斑病混生,不易區分。
主要危害葉片,也能為害嫩枝及果實。發病初葉片表面出現近圓形褐色水浸狀小斑,以后擴大為橢圓形至不定形,呈灰褐至灰白色,周圍具有水浸狀淡綠色暈環,病斑大小為15-20毫米,嚴重時病斑匯合,使葉片局部干枯。后期病斑中部呈薄紙狀,淡黃色或灰白色,易破碎,多發生在生育后期中下部葉片上。潮濕時斑面現小黑點,斑面常易破裂或穿孔。高溫多雨季節,病斑迅速擴展為不整形大斑,其后焦枯脫落。
徒長枝或內膛一年生枝容易感病。染病枝條皮孔突起,芽周變黑,凹陷壞死,邊緣開裂。幼果感病多表現為黑點型和瘡痂型,近成熟果實多為褐變型。
該病為瓜灰星菌所致,病菌隨遺落土中越冬,周年都有苦瓜種植地區越冬期不明顯,可借雨水濺射傳播,高溫多濕的天氣有利于本病的發生,連作和低洼郁蔽、或偏施氮肥發病較重。
斑點病應采取以加強和改善栽培控病措施為主,配合殺菌農藥保護的綜防措施。 1、忌連作:因病殘體是主要的初侵染源,故播前應徹底搞好清園工作以及避免連作。與水稻輪作一年效果較好。2、整地施肥:結合整地曬土起高畦,施足優質有機肥料,整平畦面以利灌排;避免單獨或過量施速效氮肥,適當增施磷鉀肥有增強抗性作用。3、噴藥保護:發病初期可選噴:(1)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20%氟硅唑咪鮮胺600-800倍液;(2)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或高科56%嘧菌酯百菌清800-1000倍液;(3)30%氧氯化銅懸浮劑300-400倍液,隔7-8天噴一次,連續噴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