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斑病是甜瓜重要病害之一,分布較廣,各地都有發生,一般在春、秋兩季發生較重。發病率10%~60%,嚴重地塊或棚室達100%,可減產10%~30%,特別嚴重時可減產60%以上。此病還可為害黃瓜、冬瓜、絲瓜、苦瓜等蔬菜。
①雞冠花葉斑?。ㄓ址Q褐斑?。?,侵染葉片、葉柄和莖部。葉上病斑圓形,后擴大呈不規則狀大病斑,并產生輪紋,病斑由紅褐色變為黑褐色,中央灰褐色。莖和葉柄上病斑褐色、長條形。
②魚尾葵葉斑?。ㄒ喾Q黑斑?。?。葉片上產生黑褐色小圓斑,后擴大或病斑連片呈不規則大斑塊,邊緣略微隆起,葉兩面散生小黑點。
③君子蘭葉斑?。莅卟。?。葉上有橢圓型、長條形淺紅褐色病斑,周圍有退綠圈,后擴大呈不規則大斑塊,病斑上產生黑點。
屬假單胞桿菌,丁香假單胞菌黃瓜致病變種細菌。病菌菌體短桿狀,可鏈生,大小為0.7~0.9微米×1.4~2.0微米,極生1~5根鞭毛,有莢膜,無芽孢。革蘭氏染色陰性,好氣性。在肉汁胨瓊脂培養基上菌落白色,近圓形,扁平,中央稍凸起,不透明,有同心環紋,邊緣一圈薄而透明,菌落邊緣有放射狀細毛狀物。
葉斑病菌在病殘體或隨之到地表層越冬,翌年發病期隨風、雨傳播侵染寄主。雞冠 花褐斑病夏秋(8-9月)病重,魚尾葵葉斑病夏季高溫病重,君子蘭葉斑病春、秋發生, 但溫室中四季均可發生。連作、過度密植、通風不良、濕度過大均有利于發病。
經病原物侵害后主要在葉片上發生各種局部壞死性病斑的植物病害??捎烧婢?、細菌、線蟲引起。病原物以真菌為主,如尾孢屬(Cercospora)、長蠕孢屬 (Helminthosporium)、殼針孢屬(Septoria)、葉點霉(Phyllosticta)、鏈格孢屬(Alternaria)等;此外,黃色單胞桿菌屬(Xanthomonas)和假單胞桿菌屬(Pseudomonas)的細菌也可引起葉斑病。有些病原物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種。常見的葉斑病有由真菌引起的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橡膠麻點病、花生褐斑病、花生黑斑病、甜菜褐斑病、向日葵褐斑病、蘋果褐斑病等,由細菌引起的棉花角斑病、水稻白葉枯病、大豆細菌性葉斑病等。
葉斑病菌主要在植物病殘組織和種子上越冬,成為下一代生長季的初侵染源。病菌多數靠氣流、風雨,有時也靠昆蟲傳播。通常在生長季節不斷侵染。葉斑病的流行要求雨量較大、降雨次數較多、溫度適宜的氣候條件,但也有對濕度要求不高的情況,如馬鈴薯早疫病。葉斑病造成局部壞死;僅少數可發展為系統侵染,如水稻白葉枯病的病菌侵入后在植株體內擴展,苗期癥狀不明顯,至分蘗末期、孕穗初期呈現典型癥狀。
①及時除去病組織,集中燒毀。
②輪作(溫室內可換土)。
③不宜對植株噴澆。
④從發病初期開始噴藥,防止病害擴展蔓延。 常用藥劑有20%硅唑·咪鮮胺1000倍液,38%惡霜嘧銅菌酯800-1000倍液或4%氟硅唑1000倍液,50%托布津1000倍,70%代森錳500倍 、80%代森錳鋅400-600倍,50%克菌丹500倍等。要注意藥劑的交替使用,以免病菌產生抗藥性。
方案一:20%硅唑·咪鮮胺20ml或41%聚砹·嘧霉胺25ml,兌水15公斤,每7—10天1次
方案二:41%聚砹·嘧霉胺20ml+4%嘧啶核苷類抗菌素15ml兌水15公斤,每7—10天1次
選用哈茨木霉菌300倍液,直接噴施于病部葉面,同時配合煙熏制劑進行煙熏可有效防治葉斑病,陰天可以施藥,溫度濕度對藥效影響不大,同時該制劑屬于生物制劑,對作物和蜜蜂等絕對安全!
方案一:4%嘧啶核苷類抗菌素20ml+41%聚砹嘧霉胺20ml,兌水15公斤水,5—7天用藥1次,連用2-3次;
方案二:20%氟硅唑咪鮮胺25ml+苯醚甲環唑10ml,兌水15公斤,每5—7天用藥1次;
方案一:4%嘧啶核苷類抗菌素20ml+38%惡霜菌酯25ml,兌水15公斤,3—5天用藥1次。
方案二:20%氟硅唑咪鮮胺50ml+苯醚甲環唑10g或70%甲基托布津10g,兌水15公斤,3—5天用藥1次。